判缓刑通常都是有个征兆,首先第一个公安机关直接就采取了取保候审这样的措施,一般来说,公安是不会直接取保的非常少,那如果公安在没有提起检察院逮捕的情况下,直接就取保了,那么判决缓刑概率还是比较高的。
之前就有一个案件本身就是过失犯罪,当事人也有赔偿的这样的一个主动性,而且最后获得了谅解,在公安机关就没有被羁押,直接采取了取保候审的这样的一个措施,最后也成功拿到了缓刑。
第二种情况呢,就是检察院最后不予批捕,如果说公安机关,提起了检察院逮捕了,检察院决定不予批捕,那其实,也属于候审的状态,只不过这个是检察院决定的,这种情况也是判缓刑的一个征兆。
第三种情况,就是在判决前。突然被释放了,这种情况虽然比较少,但是我们之前也遇到过这种也是可能判缓刑的这样的一个信号。
相关法律:
可以宣告缓刑的条件所谓可以宣告缓刑,是指法院对犯罪人既可以适用缓刑,也可以不适用缓刑,但“可以”一词是有倾向性的,即,一般情况下要适用缓刑,特殊情况下才不适用。根据第72条和第74条的规定,犯罪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7个条件才“可以”适用缓刑:
1、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的“被判处”,是指宣告刑,不是指法定刑。
2、犯罪情节较轻。这是对第1个条件的重申,即,只有犯罪情节较轻者,才可以适用缓刑。所谓犯罪情节较轻,是指犯罪事实本身不严重,社会危害性不大,比如主观恶性不大、客观危害较小等。
3、有悔罪表现。指犯罪人对于自己的犯罪感到后悔,并真诚地表示出来。
上一篇:回到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