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扫一扫 加微信 |
你知道什么叫做醉酒驾驶吗?怎么才算醉驾吗?一、醉酒驾驶管辖地在哪呢?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人民法院管辖,犯罪地包括醉驾行为的起始地、途经地和查获地。对发生在特殊路段(一般为跨行政区划的高速公路、高架道路)的交通犯罪案件实行集中管辖。
二、酒精含量达到多少,才构成醉酒驾驶呢?
根据《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10)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属于醉酒后驾车;血液酒精含量阈值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属于饮酒后驾车。
呼气酒精含量检验一般不单独作为认定醉酒的依据,但下列情况可以呼气酒精含量检验结果作为认定其醉酒的依据:
被告人经呼气酒精含量检验达到80mg/100ml以上,在抽取血样之前脱逃,或因被告人过错导致无法及时抽取血样的;
被告人因特殊体质不适合抽取血样,且被告人的醉驾情节较为严重的。
在公安 依法检查时,为逃避法律追究,被告人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或者抽取血样前又饮酒,经检验其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以上的,应当认定其醉酒驾驶;若被告人在呼气酒精含量检验前脱逃的,只要在案的其他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程度,能够排除合理怀疑的,仍可认定其醉酒驾驶。
三、怎么认定是机动车呢?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开放性小区、允许校外车辆通行的校园,无论其管辖范围内的路段是收费还是免费、车辆进出是否需要登记,只要允许不特定的社会车辆自由通行,就属于道路。特别是有的地方公共停车场车位有限,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当地政府出台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小区将内部停车场面向公众,实行错时收费停车,社会车辆在单位管辖区域内通行的情况将越来越普遍,如果不认定为道路,将不利于保障这些地方的交通安全。
村道虽然不属于公路和城市道路,但其是修建在建制村之间以及建制村与乡镇之间承担公共交通运输功能的路段,现实生活中是农村重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性质属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的广场、公共停车场之外的其他“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四、醉酒驾驶中共同犯罪怎么认定呢
确有证据证实被告人具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可以认定为危险驾驶罪的共犯:
1.明知他人已饮酒,教唆、胁迫、指使或者强令他人驾驶机动车;
注:教唆行为一般限于引发被教唆之人的醉驾犯意;胁迫行为需针对人身、财产进行威胁且达到一定程度的精神强制;指使、强令行为多发生于具有身份或职务隶属关系的行为人之间。
2.明知他人已饮酒,仍将机动车提供给其驾驶;
注:应对他人已饮酒有明确的认知,或者根据一般人的社会经验可以判断出对方已饮酒。
3.事前通谋,遇警察盘查时与醉驾行为人换位以帮助其逃避处罚;
注:如未事前通谋,而是在即将被警察拦截检查的情况下,临时决定调换位置以帮助逃避处罚的,一般以包庇罪追究刑事责任。
不履行监管责任从而放纵他人醉酒驾驶。
五、量刑标准如何确定呢?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在一个月至二个月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根据血液酒精含量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mg/100ml以上的,一般血液酒精含量每增加30mg,增加十五日刑期。
醉酒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重处罚,一般应当在三个月拘役以上确定基准刑:
1.造成交通事故且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或者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2.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驾驶的;
3.驾驶载有乘客的营运机动车的;
4.有严重超员、超载或者超速驾驶,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使用伪造或者变造的机动车牌证等严重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行为的;
5.逃避、抗拒、阻碍公安机关依法检查,尚未构成其他犯罪的;
6.曾因酒后驾驶机动车受过行政处罚或者刑事追究的;
7.其他可以从重处罚的情形。
罚金刑的确定,应根据被告人的醉酒程度、危险驾驶行为、实际损害后果、认罪悔罪态度等犯罪情节,综合考虑被告人缴纳罚金的能力,决定罚金数额。一般对判处拘役三个月以下的,并处二千元至一万元罚金;对判处拘役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并处五千元至二万元罚金。
注:具体案件的情形各有不同,请勿机械适用或者理解上述刑罚裁量步骤。
六、情节轻微的认定标准是哪些?
《刑法》第十三条、第三十七条规定,要求司法机关在判断某一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时,除了根据犯罪构成要件加以认定外,还必须考虑包括犯罪情节在内的所有要素,只有对相关法益所造成的侵害或者威胁符合犯罪严重社会危害性的本质特征,才能作为犯罪处理。实践中,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情节轻微或者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情形,应当依照《刑法》第三十七条、第十三条的规定,依法免予刑事处罚或者不作为犯罪处理。
认定为醉驾情节显著轻微的,应绝对排除具有从重处罚情节;认定为醉驾情节轻微的,原则上也应排除具有从重处罚情节。对醉驾情节是否轻微或者显著轻微的认定,应当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
客观方面,一般包括:醉驾的时空环境,如在深夜或凌晨人稀车少的时段或者偏僻路段驾驶的,醉驾持续的时间和行驶的距离较短的;醉酒的程度,如刚超过80mg/100ml的醉酒标准的(实践中,各地司法机关掌握的具体标准可能有所不同)。
主观方面,一般包括:认罪悔罪态度,如主动停止醉驾或者具有自首、坦白等情节;犯罪的动机或对醉驾行为本身的认识,如为救治他人而醉驾尚不构成紧急避险的,误以为休息数小时或者隔夜之后会醒酒而导致醉驾的等等。
杭州专业刑事律师,16年法律诉讼经验,遇到法律相关问题,可以找本律师进行详细沟通!①③⑧⑤⑧①①⑥〇⑧④